010-5919-2012
丙硫菌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最特殊,最有前景的产品(没有之一)
发布时间:2016-06-19 发布者: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

 

丙硫菌唑
理化性质:原药纯度≥97%。纯品为白色到浅米色粉末状结晶。熔点139.1~144.5℃。沸点487±50℃(计算值)。蒸气压<<4×10-4mPa(20℃)。KowlgP 4.05(无缓冲液,20℃)、4.16(pH 4),3.82(pH 7),2.00(pH 9)。Henry常数<<3×10-5 Pa·m3/mol。相对密度:1.36(20℃)。水中溶解度(20℃,g/L):0.005(pH 4),0.3(pH 8),2.0(pH 9);有机溶剂中溶解度(20℃,g/L):正庚烷<0.1、二甲苯8、正辛醇58、异丙醇87、乙腈69、二甲亚砜126、二氯甲烷88、乙酸乙酯、聚乙二醇和丙酮>250。稳定性:室温下稳定,在pH 4~9的水溶液中稳定,在水中迅速光解为脱硫丙硫菌唑。pKa 6.9。
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和作用谱:
作用机理:抑制真菌细胞中麦角甾醇合成前体-羊毛甾醇或24-亚甲基二氢羊毛甾醇14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,即脱甲基化抑制剂(DMIs)。
作用方式: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,优异的保护、治疗和铲除活性,且持效期长。
作用谱:通过大量的田间药效试验,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,防病治病效果好,而且增产明显。同三唑类杀菌剂相比,丙硫菌唑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性。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、大麦、油菜、花生、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。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,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、纹枯病、枯萎病、叶斑病、锈病、菌核病、网斑病、云纹病等,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,如菌核病,以及主要叶面病害,如灰霉病、黑斑病、褐斑病、黑胫病、菌核病和锈病等。拜耳在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登记丙硫菌唑和戊唑醇混配产品,用于防治小麦、大麦和燕麦上的赤霉病、白粉病、锈病及各种叶斑病。
 
提供全套资源

产品名称
防治对象
授权残留
全套授权
备注
丙硫菌唑原药
------
------
 
40%丙硫菌唑·肟菌酯悬浮剂
水稻 纹枯病
 
40%丙硫菌唑悬浮剂
水稻纹枯病
 
40%丙硫菌唑悬浮剂
香蕉叶斑病
 
40%丙硫菌唑悬浮剂
黄瓜白粉病
 
40%丙硫菌唑·肟菌酯悬浮剂
苹果树褐斑病
 
40%丙硫菌唑·氟嘧菌酯悬浮剂
小麦锈病
 
30%丙硫菌唑·嘧菌酯悬浮剂
小麦纹枯病
 
25%丙硫菌唑悬浮剂
小麦白粉病
 

首页 人才招聘 下载中心 版权与声明 帮助中心
选用一流人才、提供一流服务、创造一流事业! 010-65088183,15801281951 邮编 : 100125
二维码
北京科发伟业农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@2016-2017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12号通广大厦6层
备案号:京ICP备17001011号